国家若提倡“告老还乡”式退休,你愿意吗?
点击蓝字关注我 ↑↑
随着中国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加剧,大部分的乡村成为留守村,村里没几个年轻人,在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国家应提倡官员“告老还乡”,以此来重建中国没落的乡贤文化。你怎么看?
有人认为,回家乡养老挺好的!俗话说得好,叶落归根。在不少老年人眼里,怀旧心态常有之。而刘强东也道出了实行“告老还乡”好处:反正城市太堵污染太严重了,家乡空气好,落叶归根造福家乡,也成为退休后的一种心愿。
其实,“告老还乡”的现象在在中国发展史上,曾经风靡一时,因为在有些历史时期乡村并不一直是落后、破败的象征,相反,古老的乡村美丽、富饶,广袤肥沃的土地不仅蕴含着田园牧歌式的乡村休闲生活,还蕴藏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政治根本、文化灵魂,能无缝衔接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还是引领社会风云变幻的本质力量。
纵观封建王朝的将相取得显赫功名,最终的归宿仍是荣归故里。西汉丞相韦贤“以老乞骸骨”,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告老还乡的丞相;宋代户部尚书沈诜告老还乡后,每遇灾荒之年,就把自家的存米拿出来按平价卖给当地百姓;明朝时期,浙江萧山的魏骥官至吏部尚书,辞官在家居住20余年,筑堤浚湖,解乡民水患之苦;清朝军机大臣、礼部尚书阎敬铭70多岁时称病,四次上疏辞官,回归故里后捐款修建义学,并督办建起当时全国唯一的民间粮仓,被誉“天下第一仓”。
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明清两代有价值的古村落,几乎都是官员告老还乡的杰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黄山西递村、宏村就是一代又一代商贾、官宦告老还乡建设家乡的示范作品,它带来乡村文明的整体升华。
而如今,告老还乡的传统依然没有完全中断, 那些退休回到农村、做起农民的官员们在新的田地里,依然做出了不小的“政绩”!
毛致用,曾任湖南、江西省委书记,1998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全国两会一结束,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子上退下来的毛致用,动身回湖南岳阳西冲村,过上了安宁的田园生活。
回到家乡、住在3间瓦房里的毛致用感叹道:“乡下好啊,空气好、水好、蔬菜好。”而且他不仅只是回到了农村,更回归到农民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去鸡舍喂鸡,然后去菜地劳作;下午再下地劳作,顺便摘几把青草喂鱼,每天的劳作时间都不少于3小时。到如今,他家的菜地、果园、鱼塘、猪栏、鸡舍,已像模像样。毛致用长期主政两个农业大省,曾就“三农”问题撰写专著,提出过不少富有创见的建议和意见。如今,他仍在关注并思考这个问题。 他回故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护村里的两棵古树;与村民商议的第一件事,是保护生态环境。为让故乡百姓尽快过上小康日子,毛致用不但献计献策,还亲力亲为。他不仅亲自参与西冲村国土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还到现场监督施工。镇里引进两个企业项目,被征用山地的村民有想法,跑到他那里反映情况。他了解实情后,耐心做工作,最终两个厂办起来了,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村民有了不菲的收入分红。现在西冲村已经是“岳阳第一村”,村里的年轻人再也不愁娶了。陈苏厚,原海南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2003年退休后返回家乡海南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当陈苏厚返回家乡时,松梅村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嫁女不嫁松梅村”。而在他退居乡里的3年后,这句话变成:嫁女就嫁松梅村。2003年,返回乡里的陈苏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家乡松梅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2003年冬天,年近古稀的他还拿着铁锹参加当地水利工程的会战。陈苏厚通过自己的老关系找路子带领村民兴建完善的道路,现在的松梅村四通八达,5米宽的一环路通往每家每户,而村外的"二环路"则通往每个田间地头。此外,他还带领村民大兴水利,帮助村里开班幼儿园,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村公园。文明生态村建成后,帮助家乡摘掉贫困帽子就成了陈苏厚的最大心愿。经过认真调查和思考,陈苏厚决定在家乡创办"农民香蕉合作社",帮助农户种植香蕉致富。在他的协调下,村里7户村民相互担保贷款6.2万元,种植了54亩香蕉。第二年,他们便获得了成功,不仅还了贷款,还还了以往欠款。现在,南宝镇目前共种植香蕉6000多亩,光成片的香蕉地就连绵9公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苏厚曾表示,“永远不会走了”,他还曾写过“安逸非吾志,愿为民排忧”这样的句子。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
杨善洲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杨善洲作为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不仅没从林场拿钱,还要经常自己给林场贴钱。经济困难时,他还要拿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给大家发工资。在杨善洲的带领下,林场建起了茶园和茶厂,通过大面积造林,大凉山生态恢复了,一些频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了保存。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此外,杨善洲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地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2010年,杨善洲将保山市奖给他的20万元奖金一半捐给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大亮山林场,另外4万元留给了与自己相伴一生而又无怨无悔的老伴,这是他留给家人的唯一的财产。李豆罗,曾任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长、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等职。2010年1月,结束最后一场报告,李豆罗当天下午就返回家乡。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农民到市长,走过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只用了4小时。”
回乡后李豆罗是真真正正做起了农民,地里种了早稻、晚稻、芝麻、大豆、油菜、花生等等,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40多年的官员生涯,李豆罗不改本色,犁田耕地、种菜打粮,样样农活都会干。“老干部疗养,团拜活动,我一概不参加。”李豆罗说,退休就要退得彻底,他就安心在家乡做个农夫。退休返乡的李豆罗安心做农夫的同时也多一个头衔—新农村建设总顾问。这位一辈子没脱离农民身份的官员,看到了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找到了改变乡村面貌的思路和办法。他认为,“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要像农村。”李豆罗带领着乡亲修房铺路、植树造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房屋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水库挖了一遍,田地平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当初提出“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字字不落空。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文化之魂。历时3年,足迹遍布方圆数百里,收集了3000多件展品,西湖李家的农博馆浓缩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精华。农博馆之外,“农夫草堂”也是西湖李家一道风景线。草堂建成之后,成了村里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收藏了数千册图书,还藏有众多文化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国际友人的题词。2013年,第四届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让西湖李家的“农夫草堂”享誉全国。“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为了心目中的西湖李家,李豆罗这位新乡贤还在继续努力着。除了这些人,还有四川厅官范敬超退休后回到故乡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当起地地道道的创业果农;甚至有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官员选择辞官回家务农,2015年9月,31岁的临澧县副县长刘涛辞职,回到村里,通过流转租赁了100多亩土地,发起成立了公司,在当地率先建起了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发展高品质水果产业……
然而,大部分的农村发展毕竟欠发达,各种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农村的亲戚少了,退休了回农村生活也不太方便。尽管许多现代人犹豫、纠结是否逃离北上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出身城乡,乡村已是回不去的他乡。
告老还乡,回归田园,颐养天年……这样古人流行的养老路线,现代大多数人恐怕很难做到。根据“2017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数据显示,全国50个最适宜养老的城市中有34个是一、二线大城市。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生态养老发展高峰论坛”上,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对外发布了“2017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
如果是你,退休后会选择居住在城市还是返回农村老家养老呢?点击右下角留言告诉我们吧!